讲述一代麦神传奇故事的长篇小说《麦神》,近日由陕西省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全书35万字,由西安财经学院教授马玉琛、青年作家吴凯松、西安音乐学院教授仵梗联袂打造,以著名小麦育种专家赵洪璋、李振声等人物为原型,以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粮食危机为背景,围绕小麦良种培育展开故事,塑造了以秦鹤鸣为代表的一群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小说从一个不容易看到的侧面展示出新中国从艰难困境中奋起、进步,一步步走向富强的曲折历程。还彰显了陕西人特有的精气神,与当下的中国梦遥相呼应。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建国初期,原西北农学院学生秦鹤鸣一心从军报国,却因意外展露出的过人育种天赋,被长期从事小麦育种研究的任重远教授看中,将他强行留校。秦鹤鸣理想破灭,意志消沉,后被奉行“科学救国”精神而不幸牺牲的任重远教授所感化,毅然投身小麦育种。历经艰辛,秦鹤鸣先后培育出多种小麦新品种,将中国小麦亩产量从建国初期的200余斤提升到千余斤,终成一代麦神。据悉,该书获陕西省委宣传部重大文艺作品项目资助,同名影视剧作品正在紧张筹备中。 马玉琛,系我校文学院教授、文学创作与文体研究中心主任,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论文百余篇。其长篇小说《风来水来》获陕西作协首届吉元文学奖;长篇小说《金石记》入选“阅读中国——当代文学精品500部(数字)工程”,获第二届陕西文艺大奖、第二届柳青文学奖,入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为了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加强我校优良学风建设。近日,由校团委主办、校科创基地承办的第四届大学生学术科技节开幕。开幕式于11月2日晚在长安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我校共青团专职干部、学生代表等6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校团委书记王智强在开幕式上致辞,他向同学们介绍了我校科技创新方面今年来取得的成绩,强调了科技节对于当代大学生普及科学技术和学术研究的重要作用,号召广大西财学子积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大会分别对校科创基及各二级学院的学术科技类精品活动进行了精彩展示。到场嘉宾为获得2016年陕西省“创青春”创业大赛的获奖作品进行颁奖。同时,校科创基地的学生代表对本届科技节重头戏——2016年“博学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进行宣讲。通过对“博学杯”的历史、参与方式和比赛规则等的讲解,让在场的近600名同学充分了解比赛,吸引更多人参与到比赛中来。开幕式上,来自长安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西安石油大学等高校科协代表展示他们的科技作品,为本届科技节开幕式助兴。 11月3日,长安校区知味苑进行了本次学术科技节系列活动、校科创基地、各二级学院科技节精品活动的展出,吸引了众多老师和西财学子驻足,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与热烈的反响。同学们通过各展位讲解员的精彩讲解,充分了解了外展所展出的作品与活动。本次外展还有相关科技趣味小游戏,加深了我校学子对学术科技创新的了解,激发了广大西财学子对科技活动的参与热情。 据悉,本届科技节校科创基地还将在雁塔校区和翠华校区进行学术科技、创新创业的相关活动展示以及“博学杯”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的专题宣讲会。相信本次科技节系列活动的举办,将对我校营造创新求实的科技氛围,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