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了我校胡健教授的署名文章《深化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 丝路经济开启机遇之窗》,现予以全文转载: 深化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 丝路经济开启机遇之窗 胡健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1月25日 第 05 版) 中亚国家地处欧亚大通道的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与此同时,中亚国家也是欧亚大陆经济发展的“凹陷区”, 经济发展水平与地处两端的欧盟和环太平洋经济带落差巨大,严重阻碍了欧亚经济的深度融合。因此,推动中亚国家实现经济腾飞,会在空间上形成串联欧亚大陆的发展轴线,进而将彻底改变整个欧亚大陆的经济版图。 中亚国家油气资源总储量仅次于中东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充分发挥其资源禀赋优势,加快能源产业发展,建立以能源开发和深加工为支柱的国民经济工业体系,有利于全面带动中亚国家经济走向现代化。 中国经过数十年的改革实践,在如何将资源富集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优势,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发展模式。因此,在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过程中,可借鉴“中国模式”,引领中亚国家逐步完成能源产业链条的下游延伸,构建出上下游一体化的完整能源产业体系,继而带动能源装备制造业、能源技术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发展以及国家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促进中亚国家实现经济起飞。 中亚油气资源丰富 2000年以来,中亚国家逐渐成为中国海外油气资源的重要来源国。“十二五”期间,中国从中亚国家累计进口的油气资源量,已占到中国总进口量的1/4,其中天然气进口量已超过中国总进口量的45%。对中亚国家的油气资源进口,有效地优化了中国海外能源供给结构。 与此同时,油气资源贸易合作也极大地促进了中亚国家的能源生产,并带动其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以来,中亚国家平均经济增长率超过7%,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 2007年之后,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内容已经不仅局限于能源贸易合作,能源产业合作逐渐浮出水面。初期的能源产业合作集中于油气资源上游勘探开采业,其主要形式是通过企业并购获得海外“权益油”。2014年,中国在海外获得权益油总量为1.17亿吨,其中在哈萨克斯坦就获得权益油1591万吨,占中国海外权益油总量的14%。但是,在欧美国家石油企业的激烈竞争和挤压下,哈萨克斯坦可供中国合作开发的油气资源区块逐步减少,未来双方合作扩展的空间在不断缩小。 为了保障中国与中亚国家油气资源贸易的安全发展,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合作修建了中哈石油管道,该管道目前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跨国输油管道之一。截至2015年,中哈石油管道已累计向中国输送原油8724万吨,年输油量超过1000万吨。同时,中国、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4国合作修建了中亚天然气管道,该管道是世界上最长的天然气长输管道,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截至2015年,中亚天然气管道A、B、C三线累计输送天然气达1400亿立方米。 全产业链合作是关键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产业合作日益紧密。当前,双边能源产业合作的领域还主要集中在初级产业部门。根据欧盟、北美自贸区以及东盟等区域经济组织的发展经验,其主流演进路径都是“贸易合作—初级产业合作—全产业链合作—区域经济合作”。因此,在能源初级产业合作领域已接近饱和的前提下,如何能够将能源产业合作延伸到全产业链,是未来实现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济全方位合作的关键一步。 “十二五”期间,中国的炼油和石油化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国目前的炼油能力已超7亿吨,仅次于美国。镇海石化、茂名石化和大连石化的炼油能力都已超过2300万吨,纷纷跻身世界前20大超级炼厂之列。同时,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先进炼化一体化装置核心技术的国家,可自主设计制造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的炼化一体化成套设备;2015年,中国石油化工产品中的苯产量为783万吨,乙烯产量为2121万吨,分别位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烯烃联合生产装置的平均产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但是,2014年之后,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炼油和石化产业出现了产能过剩问题,加快国内产业升级和国际产能转移已经迫在眉睫。与此同时,中亚国家的炼油和石油化工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设备老化,技术落后,原油加工能力差,成品油消费大量依赖进口;而中亚国家的石化行业则基本属于空白,乙烯等石化产品主要依赖进口。由于炼油和石化工业是能源产业链条中的高附加值环节,也是资源富集国家实现经济起飞的重要推动力。因此,中亚国家要实现经济现代化,还需大力发展油气资源下游产业,实现油气资源产业上下游一体化的配套发展。中国一些资源富集地区已形成了一整套资源型产业上下游一体化发展的成功模式。在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中,可将这一成功模式推广到中亚国家,以缩短其资源型产业体系建设过程中的探索时间,加快欧亚经济全面融合的进度。 (作者为西安财经学院院长、中国(西安)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平凡普通的生活是需要仪式感的,无论生日或者节日,亦或者是一个事件,都值得被认真对待,去铭心纪念。2008年的毕业季,我们和所有毕业生一样,怀揣梦想地走出校门。这些年,我们在不同的城市工作,经过积淀最终选择留在了那个再次承载自己事业和家庭的城市去生活。相信每到毕业季,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浅浅的召唤,好像有一个声音在时不时地发出问候……回想着当年通过艰难的高考终于走进的大学校园现在是什么模样;当年憧憬的大学生活留下了哪些难忘的回忆;当年一起考级、上自习、犯傻、翘课、上通宵的小伙伴都在哪里,过得好吗?直到十年毕业季,这个声音,越来越响,逐渐清晰……就在大家内心蠢蠢欲动的回忆十年前的时候,我们的班长孟令晗同学已经开始召集班委为我们的十周年再聚首策划一场隆重的聚会。前期班委特别接洽了聚典同学会,经过反复沟通、商议细节,确定了聚会的主题、时间、地点和行程安排,终于在5月24日向班级所有同学发出了“致青春相约十年聚会”集结号,即“西安财经学院工程管理0401班毕业10年同学聚会”集结号,号召全国各地的小伙伴们集结母校,欢迎小伙伴们“回家”团聚。6月29日晚,来自外地的同学们陆续赶到雁塔校区旁的酒店就位。班委分别接待了男同学和女同学,品尝西安本地美味,互聊多年不见最想知道的近况。饭后,男同学还不请自进了当年的宿舍,与宿舍里呆萌的学弟们合影留念,为第二天的聚会提前热身。6月30日早,参会的同学们陆续签到,多年不见的同学们一见面互相感慨,这些年跟没分开似的,保养的都不错,变化还真都不大。热聊一阵,同学们换上定制的白色聚会衫精神抖擞,整装出发,开始为期一天的聚会之旅。第一站雁塔校区,这个校区是我们大二到大四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大学多半的时间在这里度过。刚进校门,男同学们看见右手边的男生宿舍楼,开始激动起来:“楼下的台球桌还能打台球吗?”,“楼下煮方便面的现在还能煮吗?”……走过男生宿舍旁边的乒乓球台,餐厅映入大家眼帘,有同学开始报菜谱了,肉丝干拌面、煎饼果子、烧三鲜、快餐都还以前那个味道吗?说话间,任伟同学已经走进小卖部,买了早餐填肚子。顺着树荫走去,所有人来到中心花园,之前各种活动都在这里举办,这里的角角落落都有当年我们参加活动留下的影子,当年毕业穿着学士服拍毕业照的情景也都历历在目。徐维声同学提议在当年拍合照的地方情景再现一次,手机调出当年的合照,同学们按顺序就位,十年后我们再聚首合照,嘴里喊着班长真帅,期待下一次的周年聚会。中心花园旁就是图书馆,正值放暑假,图书馆从容安静。可不要小看了这座图书馆,当年每当期末考试前夕,这里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连日硝烟四起。五点起床排队的,各种物品占座的,吃喝睡都在图书馆的,学习氛围超级浓厚,就为了期末考试那一拼,至今看起来,都觉得血脉偾张,原来我们也都这么拼过。在一场有趣的袋鼠跳接力赛游戏后,同学们统一乘校车前往聚会的下一站。 第二站长安校区,这个校区是我们在校就读期间开建,于大四时投入使用的校区。由于当时学校整体考虑和安排,我们系所在的管理学院并没有搬进长安校区,所以长安校区对我们来说没有回忆,眼里看到的一切都是崭新的。走进校门,“博学、明理、立诚、济世”八字校训赫然屹立于草坪前面,宽阔的草坪上“UFE”三个再熟悉不过的字母尤其显眼,像是张开双臂欢迎我们这些久违的“新同学”。校友会漂亮的学妹为我们了安排丰盛的自助午餐。用餐期间,同学们戏说冲着这么好的自助餐辞职回校吧。饭后,同学们仍然在感慨母校建设的越来越好,为学生创造的条件越来越棒。真心羡慕现在的学弟学妹,想念十年前的你们我们和他们。在学妹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校史馆。校史馆位于大学生活动中心,陈列展示了学校伊始的各种图文及影像资料、著名校友的简介等,全面介绍了学校前身、合并及发展壮大的各个阶段,以及多年来为社会输出的各类优秀人才。同学们参观的时候频繁发出感慨,原来在我们工程管理专业是有根源的,可以追溯到之前的西安基础大学;原来我们有如此之多的优秀校友,在职于不同的岗位,取得不俗的成就。校史馆向我们呈现了母校的悠久历史和校友的卓越风采,是母校发展的缩影,让我们为母校感到自豪,为校友感到骄傲,鼓舞着参观的每一位同学以优秀的校友为榜样,从严要求自己,在各自的岗位发光发热。怀着激动的心情,同学们就坐会议区,开始“致青春之相约十年”西安财经学院工程管理0401班主题班会。回顾着大学四年青涩的照片,每个人的身影历历在目、每个场景记忆犹新。随着VCR的播放,同学们仿佛回到过去,再看看眼前熟悉的面孔,畅聊着各自的工作、生活。大一的辅导员王培老师,是所有辅导员中年龄相近、最为熟悉的老师,他也专程赶来参加我们的主题班会。当年经过严酷的高考,同学们像终于脱了缰的野马,本以为可以无人再管,没想到遇到一位虽然年轻但手段严谨的老师,依旧把我们当中学生一样管教,早操、晚自习,样样不能少,为我们之后三年宽松的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没有预想的那么放肆,学也学了,玩也玩了。再见王老师还是当年那么幽默,更多了份成熟。王老师告诉了同学们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那就是母校升大学已被批复同意,9月开始所有学校名称将统一变更为“西安财经大学”,漫长“升大”路倾注了所有西财人的心血,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同学们由衷的感谢为此艰辛付出的西财人。同时,王老师对同学们还是再三叮嘱,依旧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他叮嘱我们,聚会是惦念这份同学情,不管同学们身处何地,事业如何,工作如何,再聚会还是之前的同学,所有光环和烦恼统统抛开,始终如初才能浇灌同学友谊之树长青。三个小时的主题班会在王老师和同学们热烈的聊天中很快度过,大家齐聚大学生活动中心楼前跳起合照,正当年正青春。 此次回校,同学们为了表达对母校的眷恋之情,还特别捐植了一颗银杏树,很年轻的树苗,就像当年的我们,正要茁壮成长,现在母校的热土依然滋养着我们,以后能长成参天大树。结束长安校区的行程,同学们统一乘校车前往酒店,参加聚会晚宴。经过一天的校园参观,同学们像是又回到学校一样亲切不舍,席间回忆了上学时的趣事和经历,游戏节目互动,欢声笑语不断。最后,根据一天来的表现,聚典同学会为每一位同学颁发了贴切有趣的奖状,在隆重的颁奖典礼中,此次聚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想聚是短暂而快乐的,大家互道珍重,各奔东西,我们不会淡漠了这份的友谊。我们只会在各自的城市继续工作生活,偶尔想起曾经生活了四年的西安、一起走过的青葱岁月、脑海中每一个熟悉的身影,会心一笑,青春真好,有你们在的日子都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