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一张薄薄的录取通知书改变了我们的命运,一堵临时放倒的墙为我们打开了幸运之门,一块不大的红牌子“西安统计学校”为我们带来无限憧憬,而时间更是为我们带来永久的回忆。两年学校生活,我们过的充实美好,幸福奔放,满满正能量。特别是晚自习劈里啪啦的算盘声,既像催人奋进的号角,又像充满希望的音符,更像是一次次向我们心灵发起的叩击,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通过了高考独木桥,使我对幸福理解更加深刻,对幸福追求更加执著。小时候因为要在家看管年幼的小弟,不能上学,看到同龄人能去上学就感到那是幸福。后来在农村劳动,干累了可以在田埂上枕着锄把躺下来休息一会儿就觉得很幸福。割麦子腰酸腿痛,又热又扎,抬头看见路人骑着自行车,衣服飘起来,享受着一丝丝凉风倍感幸福。到西安上了统计学校,才明白坐在房子里,打着算盘也可以带来幸福。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算盘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它却始终尘封在我这个花甲之年人的记忆中。我与算盘结下的缘分始终未曾减退,清脆的拨子声不时会在耳边回响,当年在教室里挑灯夜战为了打的更快与更准的拼搏精神始终鼓舞着我。对算盘理解更加深刻,对算盘认识更加清楚,对算盘感觉更为理智。算盘给我带来一生平安。从东汉以来的近两千年,算盘在世界华人中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世界计算史上有过曾经的辉煌,在我们统计专业中也有过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学习算盘从不到10岁开始,到现在也是50多年了。从父辈亲口传授到学校科班学习,自己的认识与体会也越来越深。我使用过不下10把算盘,既有公用或者私有,也有上学时父亲给我购买,还有工作时单位保障的工具。参观过全国著名的算盘博物馆,浏览过长沙和其他算盘专门市场,可以说越看越友好,越想越坚定。算盘告诉我做人的形象应当是方方正正,人生的过程应当是干干脆脆。处世的历程始终保持规规矩矩,处事的日子一定要明白定位与层次,做人一定要晓得孰轻孰重看清一与五,胸怀一定要虚怀若谷如同算盘不设底,办理事务一定要记得未曾到底的事情如同悬子在空中,遇到困难可以想想借位来解决,告诉你开始是零最后清零就是人生。因为算盘告诉我的这些道理,几十年来不管是政府统计部门,还是商业统计的供销单位;不论是后来在医院从事医疗统计,以及后来的社保行业和地震专业,让我牢记规矩不走样,保持初心不迷路。因为这些做人基本道理,不管是在陕西工作,还是随丈夫去遥远的河西戈壁,不论是独自一人带小孩过分居生活,还是后来成了所谓将军夫人团聚一起,守底线办实事,算清公家与自家,不沾别人便宜,不得份外之物;算清当前与长远,大账与小账,不因一时糊涂害了一生,确保我和我的家人一生平安无灾祸。算盘给我带来工作快乐。学统计专业时大家一样,会用算盘是工作本钱,但我从中也享受到很多乐趣。刚毕业时算盘是我们统计的基本工具,单身时出门一定背着算盘,出差一定得有算盘,就像士兵不离身的武器。不管是它的轻重或者颜色深浅,不管是它的声音或者拨动快慢,不管是它的大小与选材质量,都与我长期相伴。日常办事一是一、二是二,与人一起担责就二一添作五,办事效率就是三下五除二,主动承担责任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自己上,个人奋斗目标结果就是九九归一听组织话,工作难易程度就是既有顺位定也有悬杆,处理难办之事既可一步到位也可试商再来。不管考取全国专业技术职称,我是酒泉地区2000余人中难得的6位中榜者之一,还是后来打破酒泉地区医院一般工作人员不能被评为年度学术交流二等奖惯例,或者是后来为领导决策提供帮助,统计、计算与算盘运用都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我感到了奋斗乐趣,也感到小小算盘为我在繁忙的工作中带来的惬意。算盘给我带来生活幸福。现在拥有几把算盘,既有多年陪伴我的老算盘,也有退休后到湖南等地购买新物件;既有实用大算盘,也有观赏用小袖珍;既有楠木老器具,也有现代人生产大路货;既有竹子为本,也有全部木质,不一而举。平时看看,是一种回忆,是对选择统计专业的一种自豪。我是当年班里年龄最大女生,也是女同学中为数不多农村出身之一,与爱人是当年经人介绍的包办婚姻,更是当年唯一来学校看望过对象的小伙子。但我们的父亲在旧社会因为生活所迫外出学“相工”,在一个铺子干活共用过一个算盘。毕业分配我去了蒲城县统计局,冬天参加县党校学习,骑自行车往返,回到家中手冷的不能自然,爱人这时与我比赛学校算盘六级考试题,尽管好不容易战胜过我,但足以缓解一下生活的窘迫。后来用算盘给儿子解过闷,分散过他经常闹病啼哭的精力,给他带来一点小小的快乐。而今退休在家,时常把用过和刚购买的算盘拿出来,不断的拨拉或者保养,既是对过去的留恋,也是对老朋友的爱护,更是对身体的锻炼。如同我爱人常说,别人打麻将用三个手指,我们打算盘用十个手指,不是能够更好预防老年痴呆,保持良好身心健康。当然,还可以在电脑与手机之外,为孙子讲解算盘,让他了解更多知识,开发他的智力,也算是一种幸福之所在。社会发展一日千里,芳华不再自然规律。祝各位老同学们健康幸福!祝统计事业在伟大祖国复兴中发挥更大作用!祝古老的算盘在我们做人做事中永远保留清脆之声,严格界线与公正之数!
不管别人怎样看,不论他人怎样想,我总以为自己这半生沾别人光多,吃亏少!而今天就是最好证明。我沾了社会的光,有机会参加加了西安财经大学70年校庆活动。真正是沾上了满满喜气,沾上了教育这个人类最为高尚的事业。管只是短短的一个上午活动,我个人感觉到那怕自己过去也上过军队院校,也留学国外,也到北京上过中国科学院大学,但今天上午的收获真正最大。不只是对一所大学了解,也不仅仅是参加一场活动,而是从这里看到新中国70年教育事业发展的缩影,看到大西北乃至全国经济特别是财经人才揺篮,尤其是全国统计人才培养的殿堂。这里是新中国教育改革的见证,这里把几十万稚 青年培养成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人才,全国县以上统计部门70%骨干人才是这里培养,相当县级统计部门领导人在这里参加培训。我看到了党对教育工作重视的丰硕成果,看到了人民教育发展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最新进取,看到了由单一专业发展到十个专业学院的宏大变迁,看到了老一辈革命家与教育家留下的薪火相传,看到了他们坚持开放办学与国外87所大学交流共进,听到了来自亚洲、欧洲不同国家教授学者校长、院长的美好祝福。我浏览了学校70年发展壮大的历程,参观了学校70年教学进程的记录,从一张张发黄的纸张上看到了他们当年为了学习成才奋斗足迹,从一叠叠成绩单上仿佛看到了一张张刻苦学习的笑脸。从一幅幅照片中我看到了当年办学的艰辛与教职员工和学生们的欢快。我没有参加过高考,后来是跟着军队沾了光,完成了大专、本科到硕士与博士的学习,获得了文凭。但与这里看到的情景相比,显然,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也听取了学校方校长的回顾报告,国家统计局毛副局长与全国高等教育学会领导的祝辞,广西财经学院夏院长代表全国同类学校的致辞,战略协作单位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与校友代表王亚尤的祝贺。见证了教职员工代表王勇副教授与学生代表金勃辰同学的发言。也聆听了方光华副省长的讲话。参观了校史馆与秦商展览馆,特别是对秦人、秦时、秦地对中国商业方面的理论贡献与实践足迹有了一定的了解。我沾了夫人的光,有理由随她参加她的母校,西安财经大学70周年校庆。因为他43年前努力,完成由农村青年到大学学生转变,实现了她进入西安这个省会城市求学的目标,也圆了她吃商品粮的梦想。重要的是她在这里完成了自己学业,拿到了毕业证与派遣书,由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今天她以校友身价参加活动,我则以陪同身份来到现场。没有她这点经历,我也不参加活动的丁点理由。沾了她学习成果的光,陪同我半生来统计算账。如同他们打算盘,这一是一,二是二。把历史大账算清楚,少为个人去谋私;把公私账算清楚,不要为自己留后患;把进步账算清楚,感谢组织与领导,感谢同事与战友,感谢父母与亲人。我也想到了,知识不单单是财富,是力量,也可能是健康。想想他们当年考入这个学校同级学生99个,现在健在的96个,而我们同年入伍战友,年龄比他们大3、4岁,现在已经有25%的不在人世了。为什么?当兵与务农人比大学毕业生生活条件差,社会辛苦程度高,医疗保障等要弱一些。夫人看着学校变成了大学,校区由省国防工办归还半栋楼到四个校区,学生由当时分散大约几百到今天1.8万名本科与研究生在读,长安校区占地1200亩,条件真正是翻天覆地变化,她也是由衷高兴,为后来者赶上了新时代,具备了好条件而高兴。尽管她跟上我搬家12次,住了11次单位公房,只有这次算是住进了干休所,有了自己房子还没有房产证,但一直说是跟着我沾了光。恰好我们参观校史馆统计学院部分,唯一的一张学生毕业合影是他们班的,看看四十年前的自己,她也是感慨万干。我沾了战友的光,有脸面出席活动。本来是陪同夫人去参加活动,但因为有战友转业之后在学校当领导,向主要领导报告后,我倒成了嘉宾,坐在了前排,主持人专门介绍。有人全程陪同,有人解说情况。搞的我不好定位自己到底是什么样身份。最后认定自己就是校友亲属,就是一个没有参加过高考的学生,来就是学习的,不管坐在那里,只要能够学到知识就是好。何况还是真正学习了不少知识,见到学校办会水平。内容十分精炼,活动十分简短,发言与讲话十分精当,整体十分紧凑。那怕西安今日38度,也让人没有感觉到过热,活动已经结束。感谢今天让我沾他们光的人,祝愿西安财经大学办的更好,出的人才更多,早日成为双一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