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浙江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先进经验,推进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及双创园区建设工作,11月5日至9日,院长胡健、副院长李佼瑞一行4人先后赴温州大学、浙江工商大学进行调研交流。本次调研受到浙江高校的热情接待,双方就双创园区建设,双创教育的组织架构、平台搭建、运作机制、培养框架和课程体系等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 在温州大学,胡健院长一行首先参观了温州大学大学生创业园众创空间工作室、电商区、校史博物馆等。参观结束后,温州大学校长赵敏,副校长方益权同胡健院长一行进行了座谈。 温州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围绕学校办学定位,立足温州区域文化,秉承温商精神,整合社会资源,构建植根区域、专创融合、强化实践、学成致用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形成了具有“新温商”精神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座谈会上,温州大学校长赵敏向胡院长一行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温州大学的基本情况,温州大学副校长方益权介绍了温州大学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面的有益探索和实践。温州大学创业人才培养学院副院长施永川、胡文超两位同志就温州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及创业学院的成立过程、众创空间的发展过程以及整个温州大学的创业体系做了详细介绍。温州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陈安金、党委(校长)办公室副主任杜友坚参加了座谈会。 在浙江工商大学,胡院长一行首先分别参观了浙江工商大学教工路校区的浙商大创业园,下沙校区的学生创业园。在下沙校区同浙江工商大学校长陈寿灿进行了简短交流,在随后的座谈会上,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苏为华,创业学院院长江辛、党办校办副主任洪玉管、创业学院创业教育主管陈绍博等分别向胡院长一行介绍了浙江工商大学教工路校区的浙商大创业园建设情况、浙江工商大学双创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等。 浙江工商大学将创新创业工作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通过“工商融合、专创融合、研创融合”,实施多层次、多主体、多通道激活的双创教育举措,以思政教育内化到位、顶层设计贯彻到位、工作机制执行到位为双创教育提高保障,学校将双创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起“一体多元”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走在了全国地方高校前列,先后入选了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及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通过这次实地考察、座谈等方式,胡院长指出,我们要积极向创新创业工作成功的院校学习,同时根据财经类院校的学生特点,加强顶层设计,著手编制我校创新创业教育规划,以新一轮聘任为契机,构建我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架构,整合校内外资源,搭建功能集约、内外融合、运行高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以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需求为导向,把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科学制定激励全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制度,为师生们提供一个优质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和窗口。 本次调研为我校双创园区建设、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平台建设、保障机制等管理工作拓展了工作思路,收获丰硕。 研究生处处长宋世民,党政办公室副主任边志锋一同参与调研
11月13日,2018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成绩揭晓,由教务处、统计学院和信息学院共同组织的参赛队再创佳绩,获得国家二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19项。我校同时荣获陕西赛区优秀组织工作奖。 本次竞赛于9月13日20点准时开始,至9月17日20点结束,历时72小时。我校参赛队全体指导教师和参赛队员不辞劳苦,利用暑假集中培训,精心演练,在比赛中全身心投入,团结协作,奋勇拼搏,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信息学院杜延庆老师和李翠老师指导的2支参赛队获得国家二等奖。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办于1992年,每年一届。2018年,来自来自全国33个省/市/区(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及美国和新加坡的1449所院校/校区、42128个队(本科38573队、专科3555队)、超过12万名大学生报名参加本项竞赛。 今年的竞赛题目取源于社会、经济、工程等领域的热点问题。题目分为本科组和专科组,要求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探究“高温作业专用服装设计”、“智能RGV的动态调度策略”、“大型百货商场会员画像描绘”和“汽车总装线的配置问题”等问题。参赛学生三人组成一队,任选其中一题,在72小时内完成一篇包括模型的假设、建立和求解,计算方法的设计和计算机实现,结果的分析和检验,以及模型的改进等方面的论文。竞赛组委会聘请专家组成评阅委员会统一评阅,竞赛评奖以假设的合理性、建模的创造性、结果的正确性和文字表述的清晰程度为主要标准,分别评出全国一等奖、二等奖和省级一等奖、二等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