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上午,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特邀清华大学覃征教授在长安校区行政楼一楼视频会议室为我校教师作题为“大数据对未来社会的影响”的专题讲座。学校一百四十余名师生参加讲座。讲座由校党委副书记凌喜春主持。 覃征教授,清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软件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评审专家、国家科技部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国家教育部电子商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北京市教学名师。 讲座上,覃征教授广征博引、深入浅出,主要从大数据产生的时代背景、大数据发展的历程和大数据研究的工业、理论前沿等三方面进行了介绍,通过直观的数据模型、典型的案例分析,一步步揭开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神秘面纱,描绘出大数据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巨大影响。他指出,“大数据”带来的巨大价值已逐渐被人们认可,随着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以及数据的全面感知、收集、分析、共享,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看待世界的方法,人们可以根据信息技术平台提供的有效数据做出决策,改变了以往习惯于靠经验和直觉做事的思维方式。他强调,很多传统行业正在被大数据“吞噬”和重构,我们要了解大数据未来发展的走向,树立新的理念,站在时代的高点,以发展的视角,不断创新;要掌握大数据技术,看清变化趋势,抓住变革先机,赢得发展机遇。 党委副书记凌喜春在总结讲话中对覃征教授专程来我校作专题讲座表示感谢,同时指出与会教师要认真领悟此次专题讲座的精髓,改变教学研究中对数据价值的认识,充分利用大数据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高效教育,为我校各项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近日,陕西省教育工委下发的《关于表彰2018年陕西高校“万名学子扶千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扶贫攻坚专项活动先进集体和个人的通报》和《关于表彰2018年陕西高校最美志愿者、志愿服务先进工作者、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和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的通报》,我校多个团队及个人荣获表彰。其中,我校文艺下乡志愿队、仙羽杏坛支教队、蒲公英社会实践队分别荣获“扶贫路上的故事”优秀调研报告团队、“我眼中的脱贫攻坚”优秀微视频团队二等奖、“扶贫攻坚看高校”优秀图片团队三等奖;我校教师李昭及学生张子龙分别获得“陕西高校志愿服务先进工作者”和“陕西高校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西安财经学院Angle基金被评为陕西高校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2018年,我校团委紧紧围绕全省高校扶贫攻坚工作,按照省委教育工委、团省委联合开展的“万名学子扶千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扶贫攻坚专项活动要求及陕西高校“双百工程”和共青团扶贫攻坚统一安排,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学校特色和专业优势,突出扶志、扶智、扶技,深入对口贫困地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切实有效的帮扶实践活动。 在志愿服务工作中,我校共青团不断创新志愿服务形式,拓展服务内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树立先进典型,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紧密结合中省志愿服务工作中心任务和发展大局,积极号召动员大学生志愿者投身志愿服务活动,取得良好社会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