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会

当前位置:首页>母校动态

著名学者赵馥洁先生为我校硕士生导师做辅导报告

来源: | 日期:2016年12月18日 | 浏览次数:537次

        12月14日下午,著名学者、西北政法大学教授赵馥洁先生在长安校区行政楼二楼报告厅为我校硕士生导师做了题为“导师的修养与研究生的培养——师道的自觉”的报告,此次培训辅导是我校2016年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的第三阶段内容。研究生部宋世民主任主持会议,全体硕士生导师聆听了讲座。   

        赵先生的报告结合个人五十多年来的从教经验,畅谈自己在实践中的认识和思考,从“为人师表、建立基地、转识成智、戒浮求实、教学相长”五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特性决定的,教师影响学生具有客观必然性,每位教师都应对其有高度的警觉和自觉,要将职业要求的自觉和做人的自觉相统一。“建立基地”是指教师要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建立自己的研究基地,每位导师都要有自己在学术上的立身之地,“先建基地,再攀高地,要阵地战,不要游击战”,要有治学的自觉。“转知成智”是指将知识转化为智慧,教师要教导学生将认识的成果转化为认识的能力,要热爱学生、融汇贯通、内化于心,从而达到传道的自觉。“戒浮求实”是指在学风上要避免浮躁,求真求实,赵先生还引述了自己提出的学风十戒,提倡学风的自觉。“教学相长”是指教与学的关系,赵先生给导师们提出了教学方面的十点建议和论文指导方面的十点建议,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把握理解原则、互动原则,从而达到教风的自觉。 

        “取法乎上,可得其中,取法乎中,必得其下”。赵先生教导教师无论在个人修养方面还是在从教治学方面,一定要高定目标,放宽视野,这样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赵馥洁先生的此次报告阐述了自己的教学观念和从教经验,使我校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导师的责任,同时也使导师们学习到了丰富的教学指导经验,对我校今后的研究生培养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赵馥洁:生于1940年,陕西省富平人,西北政法大学资深教授,兼任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陕西省哲学学会名誉会长等职。1992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95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司法部联合授予全国司法行政系统英雄模范称号。赵先生的主要学术贡献是开拓性地研究了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构建了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的理论体系和演变历史,其代表作《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出版后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其学术成就被载入《二十世纪中国哲学·人物志》、《中国当代学者大辞典》等书。